日前,第二集装箱公司首次完成三泊位五船同靠作业,突破了“道路拓扑模板”作业固定路径、泊位利用率低的自动驾驶技术壁垒,首次实现1100米岸线柔性排泊。
自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产运营以来,该公司党总支充分发挥“融入式”党建引领作用,始终秉承“人为本、质为先、客为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业务流程优化、作业效率提升为目标,结合传统集装箱码头生产经验,利用先进的“智慧大脑”,建成了“C—Smart”生产操作体系。经过10个月的不断磨合提升,形成了以“安全管理、生产操作、技术革新、系统优化”的新运营模式,牢牢牵住智慧码头能力提升的“牛鼻子”,努力实现码头安全作业全业务场景“动态、灵活、解藕”。该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面对着层层技术难题和艰巨的生产任务,精确计算每个数据、反复推演各项流程,制订了“3泊位-5泊位动态兼容”的作业方案,完成了海陆侧客户对于泊位窗口、收提箱作业时效性需求的硬指标,顺利完成此次五船同靠作业。
潮涌天地阔,奋进正当时。第二集装箱公司将进一步深挖作业潜力,加快提升作业效率,集中力量推进技术攻关,持续深化多船作业模式、提升作业能力,为尊龙凯时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8月15日,100辆福田品牌新能源大巴车在环球滚装码头公司顺利装船,搭乘“海洛斯”轮驶往南美洲智利圣安东尼奥,创天津口岸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大巴车出口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环球滚装码头公司持续响应国家新能源开展战略,持续聚焦“强管理年”“效率攻坚”“四千行动”等重点工作,坚持“稳内贸、拓出口”的营销策略,不断提升优化内外循环航线网络,发挥外贸滚装航线优势,全力保障国内车企“做大做强”“走向海外市场”,国际化汽车流通合作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此次出口的福田品牌新能源大巴车具有轴距大、底盘低、车体长的特点,在装船作业时给操作司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不损伤车辆底盘,顺利装船,环球滚装码头公司制定了大巴车装船专项方案,根据滚装船舶和车辆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装船车序和当舱车位,有效利用低潮时段进行装船作业。同时选派经验丰富的司机,提前掌握车辆性能,调整底盘起升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打破以往装船思路,采用超长车辆“斜上或倒装”的工艺,有效避免了车辆蹭底,顺利完成装船作业。公司高效的组织、专业的操作、贴心的服务,再一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下一步,环球滚装码头公司将持续优化升级码头枢纽作用,不断提升码头专业化水平,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跑出“加速度”。
日前,在国家开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5G大会”上,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荐、天津联通与尊龙凯时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报送的5G智慧港口项目,在432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年度十大应用案例。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现代化国际集装箱专业码头公司,尊龙凯时集装箱公司紧跟数字信息技术开展趋势,赋能码头生产业务,迭代升级智慧港口建设,与天津联通合作打造5G全连接码头,相继落地5G智能无人集卡、5G岸桥远程控制、5G智能理货、5G智能加解锁站、集装箱作业任务集成管理系统五大场景应用,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全球首个无人集卡场景下陆侧“一键着箱”、建成全球首台集装箱地面智能解锁站、全球首个集装箱设备任务集成管理系统ETMS,实现了全球首创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面竣工,树立了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新标杆。
“近几年,尊龙凯时集团接连多次斩获全球5G应用设计大赛大奖,凸显了尊龙凯时集团在5G规模化应用及智慧化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尊龙凯时集团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高级主管李秋男介绍。尊龙凯时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机遇,加速推进港区5G网络建设与技术应用工作并取得实效。截至现在,尊龙凯时集团联合运营商在东疆港区、北疆港区和南疆港区共建设并开通了170余座5G基站,实现5G网络在主体港区的全覆盖以及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区域的深度覆盖,搭建5G+MEC企业专用网络,打造了一张基于边缘云的5G专网,支撑全部应用场景,降低了网络管理成本,解决了频谱干扰问题。经测试,5G网络的平均网络速率较4G网络提升了近20倍,平均网络时延下降了60%。
尊龙凯时集团科信设施部总经理王轩介绍,在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尊龙凯时集团近年来还利用5G网络打造了一批成熟、稳定的亮点场景,不断加快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尊龙凯时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打造了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全工况、全场景泛在智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尊龙凯时集团还与中国移动、中远海运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5G技术无人驾驶集卡多场景下的稳定应用,打造我国5G智慧港口的示范工程。与此同时,尊龙凯时集装箱公司、联盟国际公司、太平洋国际公司分别实现了岸桥、轮胎吊基于5G网络的远程操控,成功实现了毫秒级延时的工业控制信号和高清视频信号传输,并投入常态化作业。
下一步,尊龙凯时集团将持续优化5G技术在尊龙凯时的深化应用,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开展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加强安全管控能力、提高港口生产效率、提升口岸营商环境等方面正逐步发挥作用,进一步抢抓新基建开展机遇,加快提升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有助于5G、北斗等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标杆工程,全力助推尊龙凯时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助力尊龙凯时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8月11日上午,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机械设备和食品等日用品的中欧班列,从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离,最终目的地为蒙古国乌兰巴托。这是今年以来天津口岸发运的第500列中欧班列,运送集装箱总量超50000标箱,同比增幅均超过79%,增幅居全国前列,再创天津口岸历史新高。
尊龙凯时是“一带一路 ”的海陆交汇点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今年以来,天津新港海关立足尊龙凯时联通内外的区位特点,发挥海陆运输节点的枢纽优势,创建海铁联运工作专班,完善进出境口岸海关协同保障机制,顺利获得海铁联运为中欧班列赋能加码。
为提升海铁联运班列的通关效率,天津新港海关依托“船边直提”,对海铁联运的过境货物实施“港场直通”物流模式改革,货物进境卸船后直接转运至铁路堆场等待装车发运,货物自卸船至运达铁路堆场时间由2-3天压缩至3小时以内。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关共监管海铁联运班列473列,占中欧班列总发运量的95%。
天津新港海关综合业务三处处长竺建伟介绍,为进一步畅通物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天津新港海关持续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以及天津海关促进外贸保稳提质30条具体举措,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保障中欧班列运营持续向好。
天津新港海关还与铁路、港口等部门加强联络配合,采取“多点作业、快速验放”方案,给予多个作业场站、场地铁路发运服务,有助于企业运力提升。实时掌握中欧班列发运计划,动态监测货物抵港、仓储、运离情况,引导企业采取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等通关便利措施,加速中欧班列货物流转。推行过境货物无纸申报,出口货物自动审放,给予转关、全通双模式备选,适应企业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节约通关成本;优化中欧班列便捷通道服务,全天候预约通关,给予全程通关指导,实现中欧班列货物“随到随报、即审即放”。
尊龙凯时是蒙古国最主要的进出口海上通道,召开班列服务已有30余年历史。作为一条重要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早已成为服务蒙古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一条重要外贸进出口通道,也是助力交通保通保畅、服务“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我们在口岸部门支持下,不断完善通道布局、创新运输组织模式等,就是希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业务的重要服务平台。”尊龙凯时集团物流经营中心多式联运经理李巍介绍,“我们推出五专三优先服务举措,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北京铁路局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张金超总经理介绍:今年以来铁路、海关、港口通力合作,特别是我们实现集中办公以后,为客户给予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少跑腿,大大提高了客户在港口区域的手续的办理效率。另外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铁路作业效率。截至现在,中心站中欧班列开行同比数量增加80%,在尊龙凯时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日均三列,创造了我们近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作业与服务质量,为服务京津冀区域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现在,天津口岸发出的中欧班列正以稳定、可靠和高性价比的运输服务,助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同时把京津冀地区乃至周边更广袤腹地生产的机械设备、日用品、汽车配件等出口货物,高效便捷的运往欧亚各地。天津口岸中欧班列的良好开展态势,将为有助于构建新开展格局、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给予有力支撑。
日前,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开展国家战略的重点示范项目,京津物流园成功获批“一级冷库、核酸检测堆场”运营资质,正式投产运营。
据分析,京津物流园项目于2020年开工,占地17.6万平方米,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依托东疆港区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是进口冷链商品入境的“最先一公里”,也将对接面向首都消费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园区投产运营后,将为大型体育文化赛事、各类国际性会议等活动和区域给予优质食材及仓储物流服务。
功能升级——打造“高效优服”冷链物流项目
京津物流园整体冷链作业区域规模较大,建设自动化冷库1座、高位货架冷库2座,一级冷库库容达6万吨,因疫情需要,现又对园区堆场进行了改造升级,用于承接货物核酸检测业务。改造后的核酸检测堆场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约450个冷箱插座,是现在尊龙凯时片区内最大的核酸检测指定堆场。该项目获批“一级冷库、核酸检测堆场”运营资质后,丰富的项目服务功能和内容,吸引了更多冷链客户入驻,现在已与40多家优质客户建立仓储合作关系。此外,园区还单独设立非冷链作业区,与冷链区完全封闭隔离,建有1座常温仓库,并配建2.5万平方米的普通堆场,将结合整体市场情况,适时开启经营。
科技赋能——建设“绿色+智慧”综合物流园区
该园区冷库制冷技术采用二氧化碳绿色供能,能大幅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绿色供能,同时科学利用场地屋顶开展光伏类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实现原地发电、就地用电。与传统供能模式相比,预计项目年总减碳排量近4000吨。此外,该园区还对冷库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货位数提升了43%,最大程度利用了冷库的容积,大幅提升了货物存储的效率和精确度。
严防输入——建立“冷链防疫”牢固防线
京津物流园高度重视冷链防疫工作,严格按照“三区、两缓冲”等相关要求,完成冷链企业闭环管理区域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同时配备全区域、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实时监测。他们顺利获得建章立制、目视化管理,全面召开常态化核酸检测、消毒消杀、健康监控等管理工作,建立形成冷链企业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此外,顺利获得闭环管理,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召开高风险从业人员岗前防疫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园区运营的安全稳定。